文化与政治中的边陲图像
提起边疆,总有一种熟悉又陌生,好奇又憧憬的感受浮上心头。兰波写道:“生活在别处,在沙漠海洋,纵横他茫茫的肉体与精神的冒险之旅。”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失意者或行者,自发或被动地走向边疆。边疆,是幻想中的乌托邦,是忧伤心灵逃亡的终点。然而,在近代中国内外的急速转型中,人们对边疆的态度与认识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深入了解边疆的?12月2日下午,由人文社科院通识教育组组织的通识讲堂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李潇雨教授为我们带来主题为无尽的远方:文化与政治中的边陲图像(The Endless Distance: Frontier Images i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带领我们在丰富多样的近代边陲图像中,畅游边疆,思考中国社会变迁、政治演进以及视觉文化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系。
本次通识沙龙由人文社科院的王琴教授主持,李潇雨教授主讲。在讲座的考试,王琴老师简要介绍了讲者和讲座主题。李潇雨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哲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学部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视觉文化研究,空间演剧,中国文化与现代性批判,中国现当代文化政治。近年来在《文艺研究》、《开放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山大学学报》、《学海》、《二十一世纪》、《东亚观念史集刊》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讲嘉宾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深刻的思考以及新颖有趣的主题吸引了不少老师同学来到现场聆听这场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座无虚席。
李潇雨教授由常见的边疆摄影入手,引入演讲的主题。边疆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熟悉却陌生的概念,因为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李潇雨教授认为,边疆的概念并非固定的历史存在,今天我们对边疆的认识与疆域概念是从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危机时期开始形成的。详细地讲述了近代中国世界观、国家性质的渐变,以及由此催生的政治改革,理清了复杂多重变化间彼此关联的逻辑,使听众更深入理解边疆概念与催生近代中国边疆考察摄影的时代条件。
由于演讲时间的限制,李潇雨教授主要选取新疆和西南边疆为例。
首先介绍了历史上对新疆的管辖,清中叶前,对新疆政治上的控制较为松散,主要作为流放之地存在。其次,介绍了新疆的地理条件和近代时的战略地位。作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政治上的博弈催生了对新疆的考察和摄影。李潇雨教授详细分析了每张摄影作品反映出的细节,带领我们一窥本时期政治民族的建构和国内民族分类识别的开端。
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在场的同学与老师积极提问,李潇雨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耐心地解答。